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厦门 》泉州 》漳州


[相关链接]

大事记

 公元1500年以前

 1500年―1683年

 1684年―1894年

 1895年―1945年

 1946年―1949年

 1950年―1978年

 1979年―1987年

 1988年―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反分裂国家法

 历史的遗憾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战国时代称“岛夷”,两汉三国时代称“东鲲”、“夷洲”,隋唐以后称“流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的名称。

台湾同中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台湾各地相继发掘出土的石器、黑陶、彩陶和殷代两翼式铜镞等大量的文物证明,台湾的史前文化与祖国大陆同属一脉。台湾的早期开发,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融汇着我们民族的精神。

中国大陆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公元230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流求”。第一次是公元607年,派人去台湾“求访异俗”,就是了解风土人情;第二次是公元608年,派人前往“慰抚”, 就是关心照顾的意思; 第三次是公元610年,派了1万多士兵去驻守保卫台湾,叫远征“流求”。此后由唐到宋的600年间,大陆沿海人民,特别是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纷纷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从事垦拓。 至南宋时,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有军民屯戍。大陆和台湾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渐频繁。 元至元元年(1335),元顺帝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从此台湾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部分。

明朝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人民往来不绝。永乐年间(1402—1424),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舰队屡在台湾停。15世纪以后,倭寇不断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政府在澎湖增设“游击”,“春秋汛守”;同时在基隆、淡水二港驻屯军队。到明朝末叶,福建人颜思齐、郑芝龙为抗拒官府欺压,率领闽粤居民迁居台湾,一面从事农耕、贸易,一面组织武装力量抗御倭寇和荷兰人的侵扰。大陆居民的大规模移居,给台湾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

16世纪中叶以后,美丽富饶的台湾成为西方殖民主义者凯觎的对象。17世纪初,荷兰先后于1602年和1622年两次侵占澎湖。两年后,西班牙人又从吕宋入侵台湾,占据了基隆和淡水一带。1642年,荷兰人夺取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据点,台湾自此被荷兰殖民者盘踞38年。荷兰殖民者对台湾同胞进行残酷的盘剥,不断激起台湾人民的反荷斗争。1652年由郭怀一领导台湾军民发动的起义,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清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l661)四月,民族英雄郑成功25000名大军,分乘数百艘船只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直趋澎湖。经过长达十个月的苦战,终于康熙元年(南明永历十六年,1662)二月迫使荷酋揆一签字投降,收复了祖国宝岛台湾。郑氏祖孙三代承明统管理台湾达22年之久。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朝政府派靖海侯施琅进军台湾,台湾重新开始由中央政府管理,使中国实现了政治统一。清朝政府在台湾设立了台湾府,归属福建省管辖。

  据统计,清朝政府刚收回台湾时,台湾的汉人只有10多万,但到1877年,汉人已增加到300多万。移民的增加和清明政府前期推行的少收租税和政策,促进了台湾土地的开垦和农业的发展,到了19世纪中期,也就是距现在250年前,台湾已成为“糖谷之利甲天下”的祖国宝岛了。

  从1840年开始的50多年里,台湾不断遭到这些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这种情况使清朝政府终于认识到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以在1885年正式在台湾建立省,并任命在抗法战争中有功的福建巡抚刘铭传为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在台湾执政6年,积极推行近代化的管理政策,使台湾的面貌焕然一新。直到今天,台湾人民还深深怀念着这位台湾近代化的奠基人。

19世纪后半叶,日本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1894年它发动了中日战争(甲午之战)。腐败的清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台湾从而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开始了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

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人民根本没有参与管理台湾的权利,台湾人被视作“二等公民”。经济上,殖民当局一方面掠夺台湾工农业和矿业产品;一方面不断加收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霸占台湾人民的土地,强行推销日本产品。为了控制台湾人民的思想,殖民当局发动了所谓的“皇民化运动”,强迫老百姓改用日本姓名,平常生活使用日语,学习日本的风俗习惯,改换宗教信仰,参拜日本神社, 崇拜日本天皇企图彻底消灭台湾的中国文化和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强迫老百姓改用日本姓名,平常生活使用日语,学习日本的风俗习惯,改换宗教信仰,参拜日本神社, 崇拜日本天皇,总之,他们想彻底消灭台湾的中国文化和台湾人民的民族意识。

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和日本殖民者的残酷统治,遭到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当割让台湾消息一传出,举国震惊。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同悲同愤,一致要求惩办李鸿章,拒绝批准《马关条约》,继续抗战。正在北京参加考试的各省1300多名举人,在广东举人康有为、梁启超的发动下,联名向朝廷请愿,反对割台,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在台湾,人们奔走相告,聚哭于市。爱国志士一面上书朝廷,一面组织义勇队誓死保卫台湾。1906年以后,在祖国大陆兴起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台湾同胞又不断地举行爱国武装起义,反对日本的殖民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俄国十月革命和祖国大陆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巨大潮流影响下,台湾同胞进一步掀起了有组织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1928年4月,在大陆的台湾籍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留学日本的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于上海成立了台湾的党组织。台湾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农民运动和工人运动蓬勃发展的局面。1931年夏,日本殖民统治者对台湾同胞开始全面大镇压,实行白色恐怖。无数台湾同胞、爱国进步人士惨遭迫害。但是,台湾人民并没有被法西斯暴行所征服,他们继续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直到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协定重新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中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后又有苏联参加签署的《波茨坦公告》中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无条件投降。台湾重新回归祖国的怀抱,结束了台湾同胞蒙受日本帝国主义奴役的屈辱历史。同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北举行台湾省日军受降仪式。会后台湾省行政长官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所属的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但是依附于美国的国民党政府却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共内战。1947年2月28日,台湾全省人民举行了反对国民党政权的武装起义。“二·二八起义”在国民党政府的血腥镇压下虽然失败了,但它又一次表现了台湾同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他们依靠美国的庇护,在台湾维持偏安局面,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再度处于分裂状态之中。在先后背叛共产党、背叛国民党、背叛中华民族的民族败类李登辉上台之前的40年间,虽然国共之间有过多次关于统一问题的秘密接触,但总原因终成历史遗憾。

1988年李登辉上台以后,由暗而明逐渐推行一条“台独”路线,公然挑战“一个中国”的原则,不断制造事端,在统一问题上设置障碍。民进党上台以后,抗拒大陆不断释出的善意和广大台湾同胞求和平、求三通的强烈愿望,全面推行“去中国化”,甚至提出“公投”、“立宪”和“台独时间表”,在“台独”不归路上越走越远,把两岸关系推到危险的边沿,也导致台湾社会分裂、经济倒退。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给予陈水扁分裂势力当头一棒。随后,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喻、新党主席薛慕明先后登陆,和中共中央主席胡锦涛进行了开诚布公的会谈,双方就两岸关系的发展达成广泛共识,有力地推动了两岸民间交往和党际交流。遏制台独势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终于再现曙光。

专题】【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