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风土地理

风云千载

风景名胜

风流人物

妇女风采

封神演义

风俗习惯

风物特产

风味食品

民居风格

艺术风貌

方言俚语

联系我们

[相关链接]

 

            太 湖 岩

安溪寺庙 

  太湖岩又称泰湖岩,位于安溪县长坑乡田中村,始建于南宋,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安溪县志》载:宋张道源祖师居此。康熙辛卯岁(1711)毁于火,古迹犹存。寺僧构屋数橼,奉祀祖师。

  南宋绍定年中(约1230年),道人张道源原在德化九窦溪,后寻到安溪还一里,择地定居下来,并将该地称为太湖,开山修建太湖岩。后人尊称张道源为惠应祖师。

  明代,太湖岩与清水岩、泰山岩并称安溪宗教建筑物的三岩;太湖岩惠应祖师张道源、清水岩昭应祖师普足、泰山岩显应祖师惠胜并称。

  太湖岩依山而建,分为顶岩、下岩两大部分。从田中村沿山路而上约3公里处,是太湖岩的格仔厝。步入百丈山山门,便到下岩。下岩边原有古木三株,古木边是圆明法界山门,山门边是双层门楼,浮杉池就在门楼边。浮杉池边有一舍利塔,平面六角形。过浮杉池,便是顶岩。顶岩前殿为如来殿,殿边是香积厨和版屋。从前殿两侧步上30级台阶后,就到主殿。顶岩东侧从下而上是地藏阁、大士庵、祖师殿。祖师殿两边又有两座舍利塔,都比浮杉池边的舍利塔大,高2.16米,分别为须弥座、仰履莲,塔身雕光坐态佛像。

太湖岩遗址尚存清代祝圣放生池碑刻一方,高1.1米,宽0.52米,字径0.28×0.23米,弧顶。清代六角石柱4支,高3.2米,上镌对联: 惠应千年不爽,问肝肠铁石一腔;圆明两曜齐光,看色相金茎百态。”“湖开百丈,面同发,曳碧岩,地联太华称名岳;惠济四方,伏群魔,安众庶,派传照显作大师。”                         (泉州历史网)

   【附】历代登临诗选

    明弘治十八年进士、监察御史詹源曾游太湖岩,

赋《登泰湖岩》:

泰湖名特重,腊月更躋攀。

好鸟深藏竹,幽僧少出山。
骤来如晤道,坐久不知还。

童冠讴歌起,遥听夕照间。

 

    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户部员外郎詹彬赋:

发源自佛耳,名刹难称俦。

不雨山长润,无风气亦积。
衔杯僧共坐,穿径月同游。

寄语长安客,何如此地幽。

    清康熙十一年举人、武强知县的官朝京游历太湖岩,作《泰湖岩次韵》四首,《安溪县志》录其二:

(一)
谁家参透此禅关?历尽崎岖意自闲。
日色常悬天地阔,泉声不变古今潺。
山中花雨连阶积,殿上香风惹袖还。
最是奇人多胜事,锡飞高出在云间。
(二)
纷纷尘劫枉相关,占得清高却自闲。
地耸千家岩色曙,源通万谷水流潺。
岂知一佛今犹在,谁道真人去不还。
夜静钟声云际发,上方月碧照林间。

上一页 下一页专题】【返回